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贸撷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静水流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念楼学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2:49:06 | 只看该作者

站着阅读

   习惯了半工半读的这种生活,少了几分抱怨,学会了享受其中的状态----尽管这种生活状态我选择半年左右。第一周,很不适应。学姐说的对,人生需要做一下减法。以前一直问自己“我能做成吗?”,现在的生活节奏下,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应该不做什么?”。改变了心态,对于每天的生活有了期待。也开始地铁上站着阅读——当然是小说散文诗歌,不会是那种深刻得难以在喧嚣的环境下读的东西。站着阅读,依然对潮流中的畅销书拒绝门外,经典小说依然是我的选择;站着阅读,在上班流拥挤的地铁里,喧嚣置之度外,我的世界依然是一片宁静的书香。

    从此,上班的日子有了期待。
   《活着》是在地铁上阅读完的,读之前只是依稀地记得张艺谋拍的电影里,福贵把他女儿送出去的镜头,以及福贵的儿子友庆参加跑步比赛获得第一之后回家纠结着把奖品——糖果分成三堆或四堆的情景。

    之前看到太多的文章和媒体渲染这部相对经典小说的悲剧色彩,它的沉重让我一直抗拒着。转念一想,或许这么沉重的小说需要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阅读,把自己如风一样轻舞的躁动的尘世内心能够尘埃落定。余华在序言里写的“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与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睛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我知道,《活着》所计述的远不止这些。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 ”


    全篇没有大段诗意的描写,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仅仅是如潺潺流水般的叙述——最终流到我们心底去。也许是原来期望值太高了,读完自己也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或许,在我的家乡里,我看到过太多如此隐忍地度过一生的农民,于是,并不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不同的是,福贵经历了家境的败落、经历了革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这个大时代,经历了难以言语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经历了如此多人生的无奈、不测和悲痛,上帝总是在关上一扇门后,又打开了一扇门;打开一扇门之后,随后又关上一扇门。曾经宽裕的家境给了福贵不知人间冷暖的童年,却不得不承受家道败落的凄凉;因赌博失去了所有家产并经历失地之痛后,没想到这一变故却为他在土改期间留住了一命;虽然失去家产,虽然被抓去当壮丁,但是毫发未损归来后,这些变故都没有打击福贵对生活的热爱,愈发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人生,也许总是这样加加减减。本来,人生就是个恒等式,本来就是一个完美的资产负债表——借方与贷方必相等。每一份得到的背后,肯定有失去一些东西或者付出一些代价——只是有时候这种失去的东西你还没有觉察;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都有难以启齿的缺陷和痛苦,平常心,包容心,欣赏人生之美好的同时,也去尝试忍受着无数的痛苦、彷徨与无奈。正如《有缺陷的人生才有质感》“我们有时候会迷茫,有时候会绝望,有时也交流不畅,但恰恰是这些缺陷,让生活有了真实的质感。那点质感,是我们贪恋人生的全部因由。”

     可以说,小说真正带给我触动的不是那种对千万农民的巨大的悲悯情怀,而是以福贵为代表的千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的隐忍和淡然——与他命运之间不离不弃的友谊。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4-3 23:00 编辑 ]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23:02:27 | 只看该作者

转一首好诗《致橡树》

静水流深曰:4月,木棉花开的季节,鼓浪屿女诗人舒婷的名作。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4-3 23:04 编辑 ]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20:57:3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诗行:妈妈,你是我的孩子》
                                        文/静水流深

   

    二十年前,我是个呀呀学语的三岁稚孩

    她喂我吃东西前,先放进自己嘴里舔一下“恩,不烫了,宝贝吃吧”

    二十年后,我已成人,手捧一杯二十四味凉茶

    我放进嘴里吸允了一口,“恩,不太苦,也不冰冻,喝吧”



    二十年前,过马路时,她牵着我的小手,紧紧的

    嘴上琐琐碎碎地叮嘱“看车哈,靠右走”。那时,她走在我的左边。

    二十年后,同样的斑马线上,我牵着她那留有岁月的痕迹的左手

    嘴上叨叨絮絮的说“看车哈,跟着我走就行”。这时,我走在她的左边



    二十年前,她在我耳边无数次地重复拿数不尽的“不要”

    不要乱吃外面的东西,不要乱跑。然而,孩童的眼里,只有那些属于“不要”列表的事情才会具有永恒的诱惑,于是,青春的叛逆

    二十年后,我在她耳边再重复拿道不尽的“不要”

    不要用吹风筒吹头发,不要烫染发。出乎意料,她似乎全挂在心上



    二十年前,她让我开始打算盘算账看店面

    未到柜台高的我抱怨,拒绝。我不明白童年为何承受如此之重

    二十年后,心疼于岁月的烙印生活的奔波在她容貌上留下的痕迹

    寒暑假,我拼命地,只想让她多歇一会。终明白,正是那些孩童时算账的日子,对财经的兴趣萌发。



    二十年前,她和她的他每天早晨五点起来煮早餐给我们姐弟们

    我和弟弟们曾讨厌每天一个味道的单调

    二十年后,无数次,我梦里落泪想念那熟悉的味道。

    弟弟在假期每天踊跃做饭做菜,味道并不丰富,她和她的他吃在嘴里,却甜在心上。



    二十年前,我牵着她的衣襟不肯放手。

    我说,我要守着她一辈子

    二十年后,我飞到在遥远的远方求学

    任地点更迭,她拉着我的手笑着说,趁年轻,你飞吧,以后你去哪儿我就跟着你到哪儿



    二十年来,她一直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孩子”

    细心呵护,我在慢慢成长。她想让我拥有健康的青春和人生

    二十年后,我只想骄傲地告诉她“妈妈,你是我的孩子”

    细心保护,她在慢慢老去。我想让她拥有幸福安定的晚年

   

   

    今天,我依然在让你受苦。无数次我心怀一个心底真实的梦想,我想靠自己的努力为你买上一件商场里的高档漂亮衣服——虽然你总说不要我的钱,我想让你有机会来大连欣赏这水天一色的美丽……这个真实梦想与世界无关,与人类无关,只于你有关。让我以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改编,结束这并不是诗行的文章: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妈妈,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
   妈妈,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妈妈, 我今夜只有戈壁



后记:这是去年五月的一段心血来潮的涂鸦,今晚特别想妈妈,于是翻出来,读读,居然为我自己感动。不同的是,现在已经离开大连了,现在我可以靠自己的薪水给妈妈买一份不错的礼物了,但是,还是当妈妈的小棉袄。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4-4 21: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6 撷英币 +193 收起 理由
savilian + 26 + 19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1:27:43 | 只看该作者

长辫度夏

    这段闷热的梅雨季节,有了三毛的陪伴,“天凉胜于秋”啊。   
   
    因为这样一个从书中走来的女子,沉淀了我所有热与躁。
   

    高中时有个室友很痴迷三毛的,我也了了翻一下,觉得那些照片不够“好看”,觉得那些文字很浅近——不过是描写游记还有家庭的生活,那时,很没兴致。
   

    不知哪天阅读,不经意读到一段关于荷西与三毛的对话:“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打架。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的’”;还有三毛决定去撒哈拉沙漠旅行,荷西为了照顾三毛自己去找了份沙漠的工作并提前入住,三毛致信荷西“你实在不必为了我去沙漠里受苦,况且我就是去了,大半时间也会在各处旅行,无法常常见到你——”,荷西回信“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三毛说“信虽然很平实,但是我却看了快十遍,然后讲信塞在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步了一个晚上,回来就决定了”。
   

    相信,不止三毛读了十次,任何一个女生(人)读到另一半写的这样的话,都会读一遍又一遍。尤其是这个连爱情也快餐的时代和城市,荷西苦恋三毛六年之后的深情、对三毛的包容——“性情不好但是心地是好的”、结婚的急切心情,不难让一个女生(人)感到触动。
   

    前两周恰好是梅雨天,不顾期末复习,我疯狂地上班。一周甚至去四天,弄得自己疲惫得很,大概是希望在忙碌中麻痹自己荒芜破败的心。恰是这段麻木的奔波中,一路有三毛陪伴。三毛陪过了我地铁上无聊而拥挤的上下班高峰;它和音乐让我走向地铁站的那段路变得花团锦簇——曾经我最讨厌的那段路,也变得开始有了期待。
   

    我喜欢上这个女子,她很有女人所应有的过日子的智慧与艺术。她喜欢画画,喜欢写作,阅读广泛,诗词古文修养自然也了得,也许正是骨子里的这份情趣,她会把深处物质贫瘠的沙漠之家摆设得有声有色——“用旧的汽车外胎,我拾回来洗情节,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一个红布坐垫,像一个鸟巢,谁来了也抢着坐;深绿色的大水瓶。我抱回来,上面插上怒放的野地荆棘,那感觉有一种强烈痛苦的诗意……”,废物利用,在生活中乐于DIY,他们没有像“宜家”的精致高档的家具,却拥有了一份难得的生活智慧。很多时候,我也喜欢DIY,我喜欢DIY一个精美的相册送给朋友;喜欢把酸奶的盒子DIY成装杂物的盒子或者笔筒……这过程中自得其乐,体会到的创作的快乐,读到三毛DIY自己的家那一段,我是多么渴望去看看这个被称为“沙漠中最美丽的家”。
   

    我喜欢上这个女子,腹有书香气自华。尽管她有大眼睛,有还能称得上是得上瓜子脸,但是,坦率直言,我第一眼并没有被吸引。但是读着这本书下去,我越发喜欢她了。许多读者所言,文章里,能感受她的那种乐观、真诚、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传递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是的,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她无疑已经是我心目中一个最美的女子。开始喜欢上她的麻花辫——感觉有一种古典的美;喜欢上她随性率性的装扮——感觉有一种豁然的开朗;喜欢上她在天地苍茫间,一袭长裙的美丽与婀娜。因为她,于是这个夏日,我编起了韩式麻花辫,长到腰的麻花辫,消散了长发披肩的炎热,长辫度夏——这一夏因为有三毛陪伴。
   

    然而,曾经写下《不死鸟》宣称不会自杀的女子,写下这样悲而不哀的文字的女子,在丈夫去世的十二年后,最后选择了自尽。我们会问,难道她文章里所有的乐观与热爱都是假的吗?于是,不难发现有人开始质疑她文章的真,她文章的诚,甚至质疑她是否真正经历了撒哈拉沙漠之生活,质疑她的文章不过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不过是给自己的精神打造一个乌托邦,而现实的她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女子,一个落魄到处碰壁而逃避现实的女子。我理解这样的怀疑,但是我依然坚信三毛的真与诚。戈麦,写的《青年十诫》鼓励青年人热爱生命,而他最后选择了流经清华园的小河里自尽了……文学界、诗界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我相信他们比任何人都热爱生命,正是因为他们的热爱,所以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与文章;也许正是他们的热爱,却发现现实是那样的冷清与苍凉时,选择了超脱自我的方式匆忙地告别这个世界。读着他们留在世间的诗意和不朽的诗篇,我更加热爱他们的作品了,我不想怀疑他们的乐观与热爱,我只能感谢,“只因岁月这样嶙峋/才格外需要一片柔和温存的绿地”,他们的作品里无疑存着这片“柔和温存的绿地”。
   

    也许,很快我就要走出她的文字,去寻找下一片天地,下一片辽阔,但是,欣赏不变。
    长辫度夏,纪念三毛。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21:15:44 | 只看该作者

江边独步

也许这就是冲动的代价。临时买票,临时决定,于是站着两个小时到了这个江南小城。
      一出火车站,并不是车水马龙之感,竟然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安静感。家乐福就在对面,但是丝毫感觉不到人来人往的购物人群。故地重游了,到此自然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肯定迷不了路。
      置身于这个极少熟识之人的江南水乡,一种笃定,一种闲情。我喜欢慢慢踱步,悠哉悠哉探索公交,待有时间,带着相机,骑着电车,到老城,一个人慢慢感受。
      当然今天的一大愉快的感觉就是江边独步。
      姑姑家在城边的一个小区,小区边上有一条江。江的两岸,又几乎人家就是典型的枕水人家。我走在沿江的幽径,行人疏疏落落,夕阳下,江面波光粼粼,渔舟唱晚
26#
发表于 2010-7-9 22:31:13 | 只看该作者
却发现现实是那样的冷清与苍凉时,选择了超脱自我的方式匆忙地告别这个世界

正如你所言,过于理想的现实可能只停留在诗人或作家的乌托邦脑海之中

另外,当初热爱生命的三毛,并不意味着三毛每时每刻都热爱生命

呵呵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7:39:10 | 只看该作者

“雄关漫道西北行”之一—青海湖环湖


风吹草地现牛羊
     

    没去青海之前,看到这样的图片,以为都是画里的。当身临其境时,才明白,这一切,美得如此震撼,美到极致。跟技术没关,和相机的好坏没关,连我这个原始的A530都能拍出如此效果,绝对因为自然的浑然天成的美景而

环湖第一天时,天气晴好。所以青海湖的水特别蓝。

青海湖的盐场。白茫茫的一片,天地合一。



        上海——银川——兰州——西宁——西安。
      
       结束我的两星期西北游已经三天了,可是常常夜里梦回到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那片离心灵最近的湖。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青藏高原》——只有经历了在绵绵不绝的高原中行驶,车里放着这著名的藏民歌,才能真正理解这首歌的韵味与魅力,才能找到那种天地苍茫间的宽厚胸怀与气势的感觉。伴随着这首歌,我似乎又回到了难忘的几天。

      一个人的旅行,跟随着学姐的脚步,我入住的是西凉驿青年旅社,从此,深深喜欢上青年旅社这个地方,到了西安还是住青年旅社。在青年旅社里迅速找到了驴友一起环游青海湖。其实真正的驴友是那种骑着自行车环湖公路或者轮滑环湖公路的驴子。而我们只不过是一起拼车的旅游。两日的路线是:西宁—日月山—倒淌河—二剑郎景区(151)—莫河盐湖-黑马河(夜宿)—第二天看日出—鸟岛镇--环湖北路--原子城--金银滩草原--倒淌河--日月山--拉鸡山-西宁。第三天我在西宁,和驴友一起去了塔尔寺。

      环湖的第一天,天气晴好。于是我看到了最美的青海湖,蓝蓝的湖水,纯净的蓝天。虽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经谢了,虽然不是五月,青海湖的鸟岛也没有什么好景观,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反而,这使得我们更用心去欣赏那浑然天成的美。

      有一种美,可以让你忘记世俗,可以忘记尘世的喧嚣;有一种美,美到让人不知所措时,便到了极致。我相信,在青海湖畔,我寻到了这种美。此刻,只想去用眼睛去欣赏,甚至,只想闭着眼睛,享受着辽远的青藏民歌,去享受那惬意的感觉。

      这种美,会融入我的生命内核里。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8-14 17:4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23:18:28 | 只看该作者

旅途轶事

(一)我是现实版麦兜

(在西安,我终于吃到真正的羊肉泡馍,我的馍馍啊)

    某日,结束青海湖环湖二日游回到西宁,感觉身子很冷——因为西宁有冷空气来,我们环湖的第二天就没有看上日出。高原上,每海拔上升一百米,温度就降0.6度,所以我们在3800+米的高度上刚好碰巧下雨,当然更冷了。听说来碗羊肉汤御寒,于是我噔噔溜到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羊杂碎面馆。

    我:“老板,老碗羊肉泡馍”

    老板:“只有羊肉汤了,木有泡馍了”

    我:“好吧,羊肉汤也可。”

    我一边看着菜单,寻思着喝汤也不能撑肚子呀,菜单上“大饼”二字让我眼前一亮啊。

    于是,大呼:“老板,来张大饼”

    老板:“大饼就是馍,木有馍”

    我又一遍看着菜单,再继续寻找可以填饱肚子的东东,惊喜发现肉夹馍

    我:“那来个肉夹馍吧”

    老板:“木有馍”

    顿时,邻桌的三人早已仰头大笑——“这岂不是现实版之麦兜吗”
(参见优酷网搜索一下麦兜视频“羊肉鱼丸”)


(二)

(都说这张照片“风”情万种,绝对不是我老人家的风格呀!真的是“风”太大了,这“情”都是风给吹出来的呀。不过就是这个盐湖发生的诙谐的一幕。。。)
   
      在环湖时,我们一伙在莫河盐湖停留,听说那个青海湖上的天然盐场,在蓝天白云下拍出来的照片犹如在南极冰川,非常漂亮。而且由于是新开发的点,只有寥寥几位游客。

    我和一个来自南京驴友MM一起互相拍照,不时有交换相机的动作。刚好我们玩得正嗨时,一身户外运动装扮的男生噔噔跑到我俩面前,说:“我这里有一张你俩的照片,我感觉很漂亮很好看,想问一下你们要吗?”

    我和驴友MM异口同声说:“多少钱?”(囧……我俩同时想到了像欢乐谷玩过山车的时候,有个机器给我们抓拍坐过山车刺激的瞬间,每张照片20块不等,就可以取到自己玩得很刺激时留下的一幕)

    这下,轮到那个男生囧了,赶紧解释:“刚才我在远处抓拍你俩,抓拍到你俩的照片,觉得很好看,所以就来问你们要不要?”

    也许是这个男生太着急了,关键问题也没回答啊——要不要钱。我和驴友MM继续一头雾水:“抓拍?抓拍我们干啥?”

    男生继续着急地解释:“噢,不是不是,你们误会了。是我刚才摆弄相机,一下子抓拍了你俩,发现意境特别美,所以跑过来问你们想不想要,想要的话用QQ给你们传过去……”

    噢噢噢,我俩终于恍然大悟!我们一看照片,咦,的确不错,于是厚着脸皮说:“哇,你的单反很不错,技术那么好,可不可以再帮我们多照几张?”

    答曰:“这种犹如浑然天成的照片只能抓拍才能拍到那么好看滴……现在让我拍,我恐怕拍不出这效果了……”(O(∩_∩)O&……%*



(三)

(背后就是白塔山噢,在这里可以眺望整个兰州城,黄河穿城而过。)
   

      在兰州的黄河风情线游玩时,悦悦同学还要参加考试得到六点才能和我混合。兰州那边晚上八九点才天黑,这倒也没什么了。我到兰州大学的招待所安顿下来后,一个人跑到黄河风情线玩了。首先是爬白塔山公园,在白塔山上眺望黄河之景色啦。

      路上,偶遇了驴友阿姨秋之梦,她也是孤身独行,照片很不方便,于是在互相帮忙中就和我结伴而行了。路上,一起探索下一个景点,探讨怎么取景之道。虽然说我的技术很菜鸟,但是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而言,那我照相还是刚刚滴。她看到我给她拍的照片,大赞我取景好。

    我们不过是萍水相逢,匆匆过客。我不知道她的职业,不知道她的姓名,不知道一切,不过这又有何关系呢。当然,她两个食指上分别戴的戒指似乎告诉了我点什么,于是我未问过她任何关于工作家庭的事情。过了中山桥,她突然问我:“你之道你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说:“是你的笑。很有感染力,让人感觉到一个纯粹简单的快乐,这是我们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历经沧桑到了中年的阿姨看到我这个涉世未深的校园学生给的一句好评吧,不过她一路上的心怀感恩,尽管她历经沧桑之感,却给我一种心灵无比真诚的感觉。因为她的心还相对留有一份净土,她也才能感受到我的那种笑容里的简单啊。相识就是一种缘分吧,之后她买水,买门票,吃饭,都是直接来双份的。在马子禄旁边的小餐馆,我们俩告别了。

    旅途还在继续,可是这种萍水相逢的感动一直陪伴着我最后的旅程。我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为我担心,可是,我想,在旅途中,面对青山绿水时,当一个人远离世俗的烦扰和喧嚣时,那一刻,我们都会回归纯净。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8-14 23: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8:37:40 | 只看该作者

告别苍白2010

     很久没有来这里,2010的最后一天,不小心“闯”到这里。坛主学长的坚持依然一如既往。甚是欣赏。
     
    习惯失声,习惯无语了,校内、空间和博客几乎封笔。过得顺和不顺只在无言中更迭。随身带的日记本成了我的最爱。我不喜欢围脖,因为不喜欢随时公布自己的心情,那里不是心情的乐瑟场。尽管,沉默,应当不是我这种外向活泼性格之所向。
     

    今天,寝室三人出去大吃了一顿,美名其曰送走2010年的晦气。的确,很多同学都签很很好的工作,压力挺大,暂时定不下来的工作,让我们的2010的尾巴收得如此苍白;的确,2010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还有一些固执的坚持,所有的愿望寄予明年吧。
  
    记得一位蛮优秀的学姐(三年制)的前几天的日志“虽然工作还没定,虽然论文还没写完,虽然CPA成绩还没出来,虽然还没有男朋友。。。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人生,不仅仅有这些,人生,有更多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so, enjoy this moment。”我深刻理解这种忧伤的豁达背后的心情,那不过是不得不为之的困顿时的乐观,前路,我们会一直努力,只为最初的梦想,最固执的心仪。

    尽管没有心仪offer的2010显得苍白,但是这一年许多新鲜的体验和收获不会如惊鸿一瞥稍瞬即逝,我心怀感恩。
   
    比如有了一份不错的实习,让我第一次近距离体验如此牛企,体验,超越了以前一直遥望500强的距离美,终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
   
    比如有了一段印象深刻的西北旅行,第一次独自自助游,见了那些老朋友,也看了一直想看的西北之景,未来,有机会,我仍然会背起背包出行。只是,到时候我不会呼朋唤友,而是,一个人静静走,住青旅。

    比如,最终确定留在上海了,不仅仅因为爱情,不仅仅因为年轻内心的声音,不为上海光怪陆离的浮华,或许更多因为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想主义者的理由:这个公民意识崛起的城市,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深厚的城市。我不逃离北上广,也因为在这里,我坚信能比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活得更有作为一个公民个体的尊严,更易取得作为一个公民的幸福——尽管这个城市的天空依然有阴霾。

    最后,再比如遇到了我生命的另一半。遇到他后,我曾想把过去的日记本烧掉,一起把过去的孤独与灰暗齐齐烧掉。他说,千万别烧,我还没读呢。最后,我真的没有烧,但是,肯定不会给他读,不烧,只是因为某晚夜灯下翻回重读时,内心惊慌失措——原来,曾经,我的灵魂曾在那么孤独绝望地悬崖上。文字帮我记录了它,重温时,我更珍惜和感恩眼前这份厚实的幸福。   
    ……
    告别稍显苍白的2010,2011,继续体验。继续前行。享受生命的过程。
    祝福每一个人。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0-12-31 20: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撷英币 +289 收起 理由
savilian + 30 + 289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1:41:01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年腊味飘香时

又是一年腊味飘香时,一年将和我们说再见了。

再悄然走进这个论坛,恍然发现我以前留在这里的最后文章已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四季的光景任岁月更迭而亘古不变,但变化的却是人。去年,此刻的心境,是对未来茫茫不知所向;一年之间,许多事情已尘埃落定。(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静水流深 于 2011-12-27 17: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国贸撷英 ( 沪icp备:2022730号  

GMT+8, 2024-6-18 19:15 , Processed in 0.2349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